广西日报 2013-06-21■ 本报记者 韦义华 本报通讯员 王 玮 本报记者 韦义华 本报通讯员 王 玮 6月16日上午,记者来到南北高速公路钦州出口处,沿钦州市金海湾西大街向东,各种作业机械的轰鸣声连成一片。 “这是钦州东盟大市场建设工地,首期开发面积400亩,目前正在全力开挖基础。”施工方工地负责人廖烈禄介绍说,项目拟分两期建设,总投资约为12亿元,包括果蔬交易、干货及调味品、粮油交易、冷链服务区等,两期建设水产交易区、蔬菜交易区,提供出口服务等。 “中国-东盟(钦州)农产品大市场项目,是中国-东盟农产品交易大平台,重点辐射广西沿海三市,特别服务钦南台湾农民创业园,打造面向东盟的农产品集散地。”项目工程总监区民耀介绍说,项目投资方是香港上市企业宏安集团公司,该公司在大陆拥有多家农产品批发企业,2010年签约入驻钦州。 东盟拥有19亿人口,由于地域的差异性,中国新鲜果蔬的生产期和品种与东盟之间存在一定的“落差”。特别是钦州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以后,大量的珍稀果蔬需要向外销售,通过钦州东盟大市场这一平台,可形成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交易“双向”物流。 近年来,东盟水果大量进入中国的大陆市场。“但是,以前由于沿海没有较大的交易平台,东盟的水果大部分从陆路进口,一次性运输量很少,再加上多重装卸,物流的成本偏高,进入市场后价格比较贵。”区民耀说,钦州东盟大市场建成后,将依托钦州亿吨大港,东盟国家的水果将更多改为海运,以钦州东盟大市场为平台,向南北钦防及内地批发,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东盟水果的进口格局。 钦州、北海和防城港这3个城市是广西北部湾快速发展的城市,有600多万人口。但这些城市农副食品生产基地还很有限,农产品特别是果蔬依赖大量外调,致使钦北防三市成为果蔬价格持续偏高的区域。 “我们通过建设大型冷库,建造农产品入市的‘蓄水池’,协调市场的供应,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。”业主方的销售中心负责人说,钦州东盟大市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惠民工程。 |
[ 关闭窗口 ] |